close






電競與屬地主義(一)
作者:唐周毅|日期:2010/02/02 18:27|點閱:939

切入屬地權(Franchise)的概念之前,讓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是職業運動中的「認同感」吧。

所謂的認同感,簡單來說就是對某些事物產生情感與心理的信賴,依程度多寡之分決定了情感投入、自我認定與忠誠度等等的高低;而認同感的產生要素有很多種,像是利益的誘因(有錢就是老大)、對特定才華的崇拜(籃球之神Jordan)、對美好事物的迷戀(像坐我隔壁的Sam愛林志玲)等等,而其中最容易產生認同感的要素,便是同質性,你也可以叫他共通點。人往往要透過自身以外的事物來尋求自我實現的認同感,並確認自己是被其他人所接受的,就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酒肉朋友物以類聚、一群愛台灣的黨工為政治走上街頭、一群滿腹理想的阿宅整天在網路上筆戰…他們為什麼結合在一起?最普遍的原因就是他們找到了彼此認同的共通點,而屬地主義在職業運動中的體現,便是職業隊伍以地理位置作為群眾與隊伍之間相互連結的共同點,投入額外心力經營回饋其所屬地區,進而凝聚起該地區族群對其職業隊伍的認同感,創造出富有地方色彩的運動隊伍,最有名的例子便是日本阪神虎封王當天出現了許多大阪市球迷跳下運河(道頓堀,髒髒的一條河),可謂是幾近瘋狂的認同感表現。

台灣在某方面而言,可謂是發展職業運動屬地主義的最佳溫床,並不是因為族群對立還是政黨惡鬥的壁壘分明,而是台灣老百姓經過特殊的主權定位以及歷史的教育洗禮,塑造出認同這塊生長土地的普世價值,所以常常見到一些非熱門運動(包括電子競技)只要在國際大賽中一戰成名、為國爭光,再掛上個「這就是愛台灣啦」的口號,往往會讓社會大眾毫無疑問的對它也產生認同感,這種現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從沒碰過棒球的一日球迷會對中華隊、王建民等單字湧出莫名的狂熱,因為同是台灣人、因為同屬台灣這塊土地、因為找到了共同點,所以認同與支持。

回到職業運動來看,一支由大企業贊助新成立的職業隊伍,在屏除了隊員的因素,也就是明星選手光環的加持之下,往往缺乏了一個決定性的認同要素,簡單來說,大部分的球迷會支持兄弟象並不是因為喜歡去兄弟大飯店吃飯、會支持裕隆恐龍隊不是因為愛開裕隆的車、但大部分的紐約球迷都會在當地的地鐵大戰選一邊站,這就是屬地主義球隊的先天認同感優勢,人們沒有道理不優先考慮支持自己家鄉的球隊,因為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便與這地名產生了強而有力的連結。

台灣雖然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小島,但仍存在著地區間的文化差異,不管是各地名產也好、地方景物特色也好、甚至是電視上整天戰南北也好,在在地顯示了雖然都生活在台灣卻有著不同認同感的區隔,而這區域間的差異正是屬地權的表現;或許有人會問,好好的幹麻搞什麼屬地主義畫地自限?或是台灣已經很小了不可能將屬地主義結合在職業運動中?針對這些問題,本專欄將以電子競技這項職業運動為出發點,於下期開始從美國職業運動屬地主義的案例,到日本綜合型屬地主義的案例,再回頭看看台灣職業運動屬地主義的發展興衰,最後回到電子競技運動與職業運動屬地主義結合的可行性分析。

好吧我知道這系列文章很硬,但總是要有人寫嘛,下回見。


引用網址http://www.esports.com.tw/feature.php?id=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b118998 的頭像
    gb118998

    gb118998的部落格

    gb1189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