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會眼中的電子競技 |
作者:唐周毅| |
「我只是跟著鄉民進來湊熱鬧的!」這句耳熟能詳的台詞背後,不僅隱含著所謂的網路鄉民文化,也道出了人們容易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下被操弄的本質。筆者身為一位人肉資訊蒐集機,每天最常接觸的資訊來源便是網路與電視,但電子競技在電視中、BBS上、網站裡,卻經常存在著不同的風貌。
電視中,最具話題性的新聞往往是「某某男子缺錢上網咖憤而殺人」、「七成學生沉迷網路遊戲」等等的負面報導,不然就是騎木馬搖來搖去每況愈下的遊戲廣告素質;偶有電競選手代表台灣於國際發聲締造佳績,卻從曾政承揮國旗到劉佑辰拿銀牌這麼久的時間還是無法教育以「電玩小子」稱呼他們的媒體,更遑論靠電視媒體來教育群眾電子競技與網路遊戲的分野。
BBS上,除了幾個較具深度的遊戲版面對電競有著正確認知外,熱門討論區每隔不久都會出現幾篇有關於電子競技的新聞或問題,包括一些例如「線上遊戲成癮 工程師丟飯碗 (吳睿穎,2008)」、「打暴力電玩 腦力會變差 (周元華,2008)」等謬論,也總有不少「打電動能幹什麼」、「宅男才會玩遊戲」等等的鄉民主觀回應;姑且不論其對所謂宅的定義誤解,但是看到這些遊戲主要市場族群對電子競技的偏見,不禁令人深省起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與電競人所要面對的重任。
網站算是電競人比較樂見的一環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電子競技的起步,除了國外固有電競大站外,陸陸續續地在對岸與台灣有著越來越多專業中文電競網站的成立,使得電競的相關資訊越來容易取得,只要鍵入「電子競技」或「e-sports」的關鍵字一搜尋後就有讀不完的文章,對照起筆者當年甫踏入電競領域google下去卻只有幾頁資訊的窘況,現今的電子競技網站們可謂是寶山一般。
同樣是電子競技,在不同的地方卻有著不同的理解,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關鍵便是電競與電玩的本質理解與否所致;以體育的定義而言,競技運動雖具有遊戲的本質,但遊戲卻不一定包含著人與人的競爭與自我能力的提升,是故筆者認為電玩的本質應為休閒活動(recreation),而電子競技則為更上一層的競技運動(sport),就像是為了舒緩工作壓力而去投籃跟NBA場上的精采對決在載體上雖然都是籃框與籃球,但是目的與本質卻大相逕庭;同理,電玩與電子競技的載體雖然都是電子遊戲,卻不能混為一談,這正是電競所必須讓大眾瞭解的第一步。
在競技運動的歷史中,足球從13世紀到16世紀後期才被英王解除禁令成為一項毫無疑問的運動項目(明太祖還砍過偷踢足球士兵的腳…)、網球從10世紀的擊球遊戲演變到16世紀才趨於成熟、撞球更是洗去了彈子間的污名化成為我國一代重點運動項目;而電競起步發展至今不過十年,社會對它有歧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究竟電子競技是網路沉迷、宅宅休閒、還是新興運動?除了熱血的電競人為其推廣正名、玩家以自我提升取代遊戲等級提升的自覺、和遊戲廠商的健康正面宣傳策略外,最重要的關鍵,始終是社會大眾在跳脫媒體的操弄後,所做出的睿智判斷。
引用網址http://www.esports.com.tw/feature.php?id=38